發起人 上印下可法師
印可法師的生命之旅與弘法精神
印可法師,生於臺灣北部一處寧靜的漁港,幼年時因時常目睹生死無常,而萌生探究生命真理的決心。自小即具出離之志,然身處傳統社會,雖經歷婚姻與育兒的世俗歷練,對生命實相的追求從未間斷。在數次疾病與瀕死經驗中,他體悟到生命的危脆與無常,毅然走入佛法修行之道,漸次通達三法印的甚深內涵,自此開啟引領大眾出離三界的弘法人生。
幼時,法師常夢見自己是個出家眾,對佛門生活懷有自然的熟悉感。閱讀高僧傳記時,每位祖師的事蹟彷彿早已熟悉,猶如前塵重現。年輕時,法師雖能洞察世間表象,卻始終無法透視生命意義的實相。特別在面臨家庭經濟困境、自身重病纏身而無力工作的雙重壓力下,他開始深刻反思生命的價值,透過修行觸及內心的寧靜而突破。
修行不僅令法師重獲新生,更開啟他慈悲濟世之心, 隨即巡台義診,後於臺中設立固定診療點,始終堅持「不拿錢、不攀緣」的原則。每次在醫治診療之餘,他亦以佛法開示患者,進行心理諮商,逐漸獲得大眾的信任與支持。隨著修行的深入,法師明確了知出家的決心不可動搖,遂毅然放下義診行程,走入僧團披剃出家,終於找到生命的歸屬。
2009年於高雄龍山落髮,並承襲臨濟宗大崗山法脈,2016年更在殊勝因緣之下,承接「花蓮般若精」,成為聖德長老之弟子,法名禪若智海,為曹洞宗第五十二代法嗣。法師出家以來,以弘揚佛法、利益眾生為本懷,善於融合各宗精髓,使教法更具普遍性與實踐性。他講述經論範圍廣泛,包括《大乘起信論》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、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、《妙法蓮華經》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及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等,所講義理深入淺出,具足方便智慧,更定期在佛衛電視台講經說法,為各地學人廣為讚譽。
法師弘法的核心,始終圍繞三大要義:戒律的堅守、理論與實踐結合,以及透過修行來體得清淨的真如法界。他以般若智慧破邪顯正,指引學人於生活實踐中突破修行瓶頸,並以菩薩行的廣大願力,細膩補足學佛者的盲點與修行缺漏,強調出離心與菩提心如鳥雙翼,相輔相成。其說法既直指根本,又顧及學人的實際境遇,為現代人開顯出行解相應的修行大道。
印可法師以其深刻的生命歷程與慈悲願行,啟迪無數人走上自利利他的菩提道。他的教化不僅是佛理的傳遞,更是生命的領航與提升,引領眾生在因緣和合中找到心靈的究竟皈依處。
2009年 於高雄龍山寺剃度出家,承襲臨濟宗大崗山法脈
2011年 於臺中成立【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】
2016年 承接【花蓮般若精舍】,成為聖德長老之弟子,法名禪若 智海,為曹洞宗第五十二代法嗣
2017年 於雲林古坑鄉成立【嚴藏僧團】
2019年 於雲林虎尾開始籌備【知恩寺】
2023年 成立【社團法人中華嚴藏法林佛教協會】
2024年 【知恩寺】第一期工程動土